申论的取本之道。历年来申论考试的命题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而且与中央基础性政策文件有密切的关系。或是对政策进行前瞻,或是考查对已发布文件的深入领会。选对资料,培养语感。
《半月谈》是一个不错的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资料,其中的”半月评论”的文体风格非常值得借鉴;《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要想在语言上真正有所突破,简单的浏览是不够的,需要花费时间和气力。如果能够熟读、甚至背诵两到三篇人民日报社论或半月评论,效果是非常好的。
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不但要关注其理论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关注这些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其问题的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对社会热点进行分类,总结,这些积累很可能在考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30天时间)
三、动手演练阶段——演练历年真题,展开实战较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答好“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申论考试,多写是个硬道理。巴甫连柯有一句名言:“作家是用手思索的,”认为只有不断地练笔,才能掌握写作的奥秘。鲁迅谈到提高写作能力时曾说过:怎样做好文章?自己除了多看和练习,并无别的心得或方法。这就是把写作训练作为提高能力最有效甚至唯一的途径。
练笔能够把一个人的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学识都调动起来,遣上笔端、派上用途,并能够激发写作者的思辨力、表达力和创造力,使自己适应申论考试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在这一阶段,考生一定要真正动笔去写,这样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只是在心里去想这道题的思路和真正动笔写是不一样的,因为也许在大脑里想的写作思路比较明晰,但是,真正动笔写的时候却写不出来了。
公考曾行测70+、申论80+、分享个人备考的经验心得。
公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场自律的比拼,离开了学校的学习环境,面对社会上的嘈杂人事,没有绝对的自律怎么和那些公考大军(绝大多数水军)竞争,想要靠运气吗?
还有很多小伙伴,准备考了,总是在问,我来不来得及,我能不能考上,在这统一回复:
如果还没考,就没信心了,那必然水军无疑。每年有编制的考试很多,不仅仅国考,联考还有各个省市单独命题的考试,事业单位的考试,很多很多,如果你没成家,其实是可以去更为广阔的省市走一走的。比如:几个单独命题省份的薪资可以了解一下:浙江、江苏、广东、深圳,一些地方的公务员不仅可以让你稳定,亦相比其他地区的公务员,可以称的上富足(自动忽略当地房价)。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